剛剛非常難得,有兩位來自美國的夥伴能夠上來跟大家分享。本來想安排更多來自臺灣、韓國的夥伴分享,不過時間有限。
大家最想聽的,其實是Total Swiss整個產品系列是什麼?
你剛剛加入,看到我們的產品琳瑯滿目,像百貨公司一樣,那麼多產品,要吃什麼?這個要怎麼吃?那個要怎麼吃?難免會有些困惑。
如果你聽我講完、瞭解以後,基本上就能掌握重點了。
我們每天吃的東西,是做什麼用的?人是活的,不是生下來就固定不變。我們出生時最多只有4公斤,有的只有2.5公斤,雙胞胎有時甚至只有1.8公斤。我們的身體會慢慢長大,而且兩個眼睛始終一樣大,兩隻手一樣長,這正是營養均衡供應給全身的結果。
醫學上老早就知道,我們是吸收什麼東西讓身體長大的?就是吃營養,身體就會長大。
現在的人吃很多保健品,為什麼以前的人不用吃呢?以前沒有保健品可吃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現代人的食物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營養成分。
在亞洲國家,比如台灣,一塊土地種兩季稻作,兩季中間還要種點豆子、蔬菜,總體來說相當於2.5季,地力都被作物消耗殆盡了。
在歐洲、美國,他們實行休耕模式,大約是六塊田輪流休耕一塊,讓土地恢復地力。這說明了,即使我們倚靠原型食物,也可能無法充分滿足營養需求。
從身體結構來看,我們需要蛋白質、脂肪、醣類。要讓身體慢慢長大,就像蓋大樓需要鋼筋水泥一樣,我們需要蛋白質、脂肪、醣類來鞏固整個身體。
人活著,除了長大,也會老化,例如細胞會衰老、死亡。然後身體還會長出新的細胞來替代老化死亡的部分,這就是新陳代謝。
那麼,這些新細胞從哪裡來?是的,要從吃進去的營養來。所以當你吃錯了,新生成的細胞就不適合身體使用。舊的細胞排掉了,新的卻不一樣,你就會生病。
這個現象就是營養不均衡,或者營養缺乏。
我們吃東西的過程,是經過身體這部機器處理,包括嘴巴咀嚼、食道輸送、胃部分解,然後進入十二指腸進行酸鹼中和,再到小腸吸收、肝臟合成分泌到全身,這是一連串複雜的過程。
一部車的壽命有時是設定好的,過了六年,零件可能都需要更換。那麼我們這部機器能用幾年?汽車的金屬、塑膠會老化,人體更多部件會疲勞。
所以身體這套機器,你用了40年、50年、60年,總有一天會不好用。
除非你刻意摧殘自己,否則40歲到50歲狀態大概沒什麼問題,但大部分人50歲以後開始走下坡。這部機器保養得好不好,差別很大。什麼叫保養?保養要換零件,但最重要的是,身體的零件不能拿別人的來換。
而是身體有一個機制,會把已經老化、疲勞、不能再用的部分,用新的材料替換上去。所以,你的材料從哪裡來就非常重要。有時候,身體老化已經沒有辦法自行更換了,因此,你就會轉而食用保健品。
不過,你不知道自己到底缺的是哪一種營養,而且也可能無法充分吸收吃進去的補充品。
所以我從一開始,就致力於打造一套能幫助身體補充140多種營養元素的產品,並且考慮到咀嚼、消化、吸收可能有問題的人,我把產品做成「Ready to use」,達到可以直接吸收的狀態。
在補充營養的時候,有沒有可能不缺的補太多,造成過猶不及的問題?
對此,我的做法就是把產品做成水溶性。如果身體不缺,就不會吸收而直接排掉,這樣就不會有補過頭的問題。
有一些東西原本不是水溶性的,我也潛心研究水的結構跟油的結構有什麼不同,探討如何把不溶於水的變成可溶於水。
最終,我可以把它們整合在一起,因此我們能夠做到所有產品都能用水沖泡。
其中最大的考驗,也最有成就感的,就是OMEGA-3這一罐。我把油變成水溶性,泡水就會溶解,而且它進入身體之後,還會還原成油溶性的本質,變回油溶性,對身體才有效用。
把所有產品做成水溶性是第一個特質,另外一個特質是,我們的產品是每天要吃的必需品,例如Cell Nutrition、Cell Energy、Cell Mineral,就是人體的必需營養。
打幹細胞那是奢侈品,吃靈芝是奢侈品。但是,我們的「三冠王」是必需品。沒有奢侈品你還能活下去,但只用我們的必需品你就能活著。
如果再加上「素蛋白」跟「Omega-3」,你可以憑著這五罐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用吃別的東西,而不會有任何問題。因為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必需品就這麼多,不會比這個更多。
如果你有本事在這五類以外發現第六類必需品,我應該幫你報名瑞典皇家科學院,然後你會拿到諾貝爾獎。
我從進入這個業界開始,就在觀察、研究,有沒有哪一家公司在販售完整的身體必需品?
有的公司為了運動需求販售蛋白質,有的公司為特定需求販售Omega-3,或販售維生素、礦物質。但是沒有一家公司,用身體必需品的精神來打造含有140多種營養元素的「三冠王」。
事實上,我們起步的前面4、5年,就只有「三冠王」這三罐產品。所以美國的朋友如果說只有三罐很難做,那是錯的。因為在台灣前面4、5年,雖然只有三冠王,但營業額已經非常可觀。如果說只有三罐很難做,我告訴你,就算我把所有產品通通給你,你也不見得能做得好。
當我們沿著必需品的概念,陸續推出「素蛋白」、「Omega-3」,加上「三冠王」,用這五款產品你就可以賣給任何人,包括嬰幼兒、老年人,甚至躺在病床上使用鼻胃管灌食的人,你就能夠做得很好的業績。
當然,有些人吃了這五個必需品,身體都很好,就是膝蓋一直不好。膝蓋承受很多壓力,年紀大了難免磨損,所以針對這類需求,我們又推出了「關固力」。
這個「關固力」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每天都要吃?不是的,那是有需要才吃。如果你現在已經行動敏捷,天天在爬山,你的腳根本一點問題也沒有,你可以不吃「關固力」。
如果你想要預防,我也不反對。
「關固力」的問題是,產品含有雞的軟骨膜,吃素的人就不能吃。為了照顧這些素食夥伴的關節、骨頭,我們又做出了「關活利」。跟「關固力」一樣,兩者都對膝蓋、腳、骨頭,特別是髋關節、脊椎骨很重要。
另外,有很多人肝不好。肝臟的毛病主要兩個,一個是發炎,另一個是轉胺酶不夠。其實,肝臟有再生能力,並不容易生病。為什麼弄到今天,肝病是每個國家的國病?
這其實是一種自殘的結果。有一位作家說,人類常常在自殘,特別是喜歡喝酒。淺酌還可以承受,但很多人都大杯地喝,喝到不醉不歸。
那麼當有人有肝臟問題,為了消炎,我們就有「利保肝」;而如果轉胺酶不夠,應該要加強「素蛋白」的攝取。
有一些人其他地方大致不錯,就是眼睛不好,所以我們也就有了「葉黃素」。葉黃素是預防黃斑部病變,我們眼睛裡面的那個感光區,很容易受到紫外線侵害。嚴重時眼睛就看不到紅、橙、黃色,只能看到綠、藍、靛、紫,所看到的是一片灰茫茫的,這個時候吃葉黃素是一級棒的。
但是流眼油、眼睛疲勞,以及黃斑部病變以外的眼疾,例如流眼油、白內障,葉黃素沒有幫助,該怎麼辦?所以我們又專門去開發出「利保晶」。
我們有很多夥伴有過這樣的經驗:東西吃進去,好像還沒到腸子,就要拉出來了。相對地,還有人是便秘,三天沒有上廁所。這個時候益生菌是有用的,我們就做了一個全世界史無前例的益生菌。為什麼叫做史無前例呢?因為它是能夠過三關斬六將,活著進入腸道,定殖在腸壁上的益生菌。
益生菌從嘴裡吃進去,第一個考驗是胃酸,那是一種鹽酸,pH值是1.2到2。肉進到裡面,就被分解變成氨基酸;吃了脂肪碰到胃酸,就被分解變成脂肪酸。你吃到一隻螞蟻進去,螞蟻不會在裡面作怪,因為螞蟻進去就會死掉。毛蟲、蟲卵、有害細菌在胃裡面也會全部被殺死。
一般益生菌吃進去,到了胃也是死光光,吃了也是白吃。
但我們的益生菌透過緩釋包埋技術,最少有140億株活菌可以過三關斬六將進到大腸,定殖在大腸壁上面。
大腸的壁上有黏膜層,如果便祕的人腸壁上黏了一大堆東西,可能會整塊剝落,造成一個破洞。裡面一些不好的、有毒的東西,會進入外面密布的微血管,隨血液循環到你的全身。如果繞到大腦,問題就大了,甚至成為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起因。
這叫做腸漏症。所以吃益生菌,不只是防止拉肚子跟便秘,它還會藉由腸道定殖來防止腸漏症。
全世界只有兩家公司認真確保益生菌能活著進入腸道,一個叫做「仁丹」公司,一個叫做Total Swiss。
我們的益生菌包埋技術做得比仁丹公司還好,到了胃不會被胃酸殺死,到了十二指腸不會被胰液殺死。我們把每一顆都包埋得很好,所以吃進去,保證每一條有140億個活菌。
當COVID-19疫情爆發時,我們亞洲全部都在搶疫苗。但是在歐洲,小孩跟老人沒有打疫苗,因為他們有一種含在嘴裡可以防疫的益生菌,它可以在口腔、鼻腔黏膜裡面把接受器保護起來。當病毒進來的時候,已經找不到可乘之機的接受器。
我本想立刻從歐洲把這個防疫益生菌空運進來給大家,但是我發現他們的原料中缺一個「厚朴」,所以先把厚朴空運過去,完善整個配方之後,才把我們的防疫益生菌K12做出來給大家。
COVID-19過了以後,我就把它重新調整,把厚朴拿掉,把K12改成防護流感的益生菌。
這幾天,因為感冒,我吃了很多K12,不然我今天可能就沒辦法大聲地跟你們講話。
另外,在COVID-19期間,我們也開發了兩款精油:「Cover 19① CHALLENGE」及「Cover 19② PROTECTION」。
COVID-19過後,現在我已經把它們也稍微做一點修正,我把它們變成跟消炎有關的新功能。好像這一次你要出遠門到美國來,如果你帶著它們,就是使用的好時機。
在研發「利保肝」以後,我們又得到了「速癒樂」,它對各種傷口都非常有用,例如燒傷、割傷,或者動手術的傷口。
最後,我來談談Q10。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廠」,發電廠生產能量的過程會產生副產品——有害的「氧化劑」。
Q10能夠中和這些氧化劑,保護粒線體膜和其內部的結構(包括DNA)免受氧化損傷。
大家都認為Q10是保護心臟的,其實不只是保護心臟,它還可以保護肺、保護胰臟、甚至於保護大腦,避免能量燃燒過度與傷害。
Q10有氧化型跟還原型。氧化型吃進去要先經過身體的酵素轉換,才變成還原型被吸收,所以我們走捷徑,直接把它做成還原型。
除了已經推出的產品,我們還有兩款即將推出的新品。一個跟代謝有很大關係,可用於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在中醫界、日韓的漢醫界,其中有一個「桑葉」,裡面的一個成分叫「DNJ」,在調節人體代謝方面非常好用。
但為什麼那麼重要的東西,卻一直沒有人做成很好的產品?那是因為沒有那麼多桑葉,很難萃取出足夠的DNJ。
現在,我們手上已經取得了充分的DNJ,那是取自青藏高原兩千多甲桑樹林的桑葉。現在這些DNJ在我們研發部門的倉庫裡,這將來一定是突破整個糖尿病難題的最佳方案。
從大概一兩年前,有一位夥伴一直來找我,因為他的媽媽出門就不知道怎麼回家。他的媽媽什麼都正常,出門也穿得很得體,但就是不知道怎麼回來,那就是失智帶給家人最大的困擾。這位夥伴一直問我,是不是可以開發一個能夠幫助失智的產品。
現在,有一個很好的機會,臺灣的工研院正在進行一項跟失智有關的實驗,相關技術我還不能多講,我只能告訴大家,工研院關於失智的研究跟銀杏無關,他們研究的主要成分是「鹿角靈芝」。
剛剛非常難得,有兩位來自美國的夥伴能夠上來跟大家分享。本來想安排更多來自臺灣、韓國的夥伴分享,不過時間有限。
大家最想聽的,其實是Total Swiss整個產品系列是什麼?
你剛剛加入,看到我們的產品琳瑯滿目,像百貨公司一樣,那麼多產品,要吃什麼?這個要怎麼吃?那個要怎麼吃?難免會有些困惑。
如果你聽我講完、瞭解以後,基本上就能掌握重點了。
我們每天吃的東西,是做什麼用的?人是活的,不是生下來就固定不變。我們出生時最多只有4公斤,有的只有2.5公斤,雙胞胎有時甚至只有1.8公斤。我們的身體會慢慢長大,而且兩個眼睛始終一樣大,兩隻手一樣長,這正是營養均衡供應給全身的結果。
醫學上老早就知道,我們是吸收什麼東西讓身體長大的?就是吃營養,身體就會長大。
現在的人吃很多保健品,為什麼以前的人不用吃呢?以前沒有保健品可吃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現代人的食物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營養成分。
在亞洲國家,比如台灣,一塊土地種兩季稻作,兩季中間還要種點豆子、蔬菜,總體來說相當於2.5季,地力都被作物消耗殆盡了。
在歐洲、美國,他們實行休耕模式,大約是六塊田輪流休耕一塊,讓土地恢復地力。這說明了,即使我們倚靠原型食物,也可能無法充分滿足營養需求。
從身體結構來看,我們需要蛋白質、脂肪、醣類。要讓身體慢慢長大,就像蓋大樓需要鋼筋水泥一樣,我們需要蛋白質、脂肪、醣類來鞏固整個身體。
人活著,除了長大,也會老化,例如細胞會衰老、死亡。然後身體還會長出新的細胞來替代老化死亡的部分,這就是新陳代謝。
那麼,這些新細胞從哪裡來?是的,要從吃進去的營養來。所以當你吃錯了,新生成的細胞就不適合身體使用。舊的細胞排掉了,新的卻不一樣,你就會生病。
這個現象就是營養不均衡,或者營養缺乏。
我們吃東西的過程,是經過身體這部機器處理,包括嘴巴咀嚼、食道輸送、胃部分解,然後進入十二指腸進行酸鹼中和,再到小腸吸收、肝臟合成分泌到全身,這是一連串複雜的過程。
一部車的壽命有時是設定好的,過了六年,零件可能都需要更換。那麼我們這部機器能用幾年?汽車的金屬、塑膠會老化,人體更多部件會疲勞。
所以身體這套機器,你用了40年、50年、60年,總有一天會不好用。
除非你刻意摧殘自己,否則40歲到50歲狀態大概沒什麼問題,但大部分人50歲以後開始走下坡。這部機器保養得好不好,差別很大。什麼叫保養?保養要換零件,但最重要的是,身體的零件不能拿別人的來換。
而是身體有一個機制,會把已經老化、疲勞、不能再用的部分,用新的材料替換上去。所以,你的材料從哪裡來就非常重要。有時候,身體老化已經沒有辦法自行更換了,因此,你就會轉而食用保健品。
不過,你不知道自己到底缺的是哪一種營養,而且也可能無法充分吸收吃進去的補充品。
所以我從一開始,就致力於打造一套能幫助身體補充140多種營養元素的產品,並且考慮到咀嚼、消化、吸收可能有問題的人,我把產品做成「Ready to use」,達到可以直接吸收的狀態。
在補充營養的時候,有沒有可能不缺的補太多,造成過猶不及的問題?
對此,我的做法就是把產品做成水溶性。如果身體不缺,就不會吸收而直接排掉,這樣就不會有補過頭的問題。
有一些東西原本不是水溶性的,我也潛心研究水的結構跟油的結構有什麼不同,探討如何把不溶於水的變成可溶於水。
最終,我可以把它們整合在一起,因此我們能夠做到所有產品都能用水沖泡。
其中最大的考驗,也最有成就感的,就是OMEGA-3這一罐。我把油變成水溶性,泡水就會溶解,而且它進入身體之後,還會還原成油溶性的本質,變回油溶性,對身體才有效用。
把所有產品做成水溶性是第一個特質,另外一個特質是,我們的產品是每天要吃的必需品,例如Cell Nutrition、Cell Energy、Cell Mineral,就是人體的必需營養。
打幹細胞那是奢侈品,吃靈芝是奢侈品。但是,我們的「三冠王」是必需品。沒有奢侈品你還能活下去,但只用我們的必需品你就能活著。
如果再加上「素蛋白」跟「Omega-3」,你可以憑著這五罐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用吃別的東西,而不會有任何問題。因為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必需品就這麼多,不會比這個更多。
如果你有本事在這五類以外發現第六類必需品,我應該幫你報名瑞典皇家科學院,然後你會拿到諾貝爾獎。
我從進入這個業界開始,就在觀察、研究,有沒有哪一家公司在販售完整的身體必需品?
有的公司為了運動需求販售蛋白質,有的公司為特定需求販售Omega-3,或販售維生素、礦物質。但是沒有一家公司,用身體必需品的精神來打造含有140多種營養元素的「三冠王」。
事實上,我們起步的前面4、5年,就只有「三冠王」這三罐產品。所以美國的朋友如果說只有三罐很難做,那是錯的。因為在台灣前面4、5年,雖然只有三冠王,但營業額已經非常可觀。如果說只有三罐很難做,我告訴你,就算我把所有產品通通給你,你也不見得能做得好。
當我們沿著必需品的概念,陸續推出「素蛋白」、「Omega-3」,加上「三冠王」,用這五款產品你就可以賣給任何人,包括嬰幼兒、老年人,甚至躺在病床上使用鼻胃管灌食的人,你就能夠做得很好的業績。
當然,有些人吃了這五個必需品,身體都很好,就是膝蓋一直不好。膝蓋承受很多壓力,年紀大了難免磨損,所以針對這類需求,我們又推出了「關固力」。
這個「關固力」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每天都要吃?不是的,那是有需要才吃。如果你現在已經行動敏捷,天天在爬山,你的腳根本一點問題也沒有,你可以不吃「關固力」。
如果你想要預防,我也不反對。
「關固力」的問題是,產品含有雞的軟骨膜,吃素的人就不能吃。為了照顧這些素食夥伴的關節、骨頭,我們又做出了「關活利」。跟「關固力」一樣,兩者都對膝蓋、腳、骨頭,特別是髋關節、脊椎骨很重要。
另外,有很多人肝不好。肝臟的毛病主要兩個,一個是發炎,另一個是轉胺酶不夠。其實,肝臟有再生能力,並不容易生病。為什麼弄到今天,肝病是每個國家的國病?
這其實是一種自殘的結果。有一位作家說,人類常常在自殘,特別是喜歡喝酒。淺酌還可以承受,但很多人都大杯地喝,喝到不醉不歸。
那麼當有人有肝臟問題,為了消炎,我們就有「利保肝」;而如果轉胺酶不夠,應該要加強「素蛋白」的攝取。
有一些人其他地方大致不錯,就是眼睛不好,所以我們也就有了「葉黃素」。葉黃素是預防黃斑部病變,我們眼睛裡面的那個感光區,很容易受到紫外線侵害。嚴重時眼睛就看不到紅、橙、黃色,只能看到綠、藍、靛、紫,所看到的是一片灰茫茫的,這個時候吃葉黃素是一級棒的。
但是流眼油、眼睛疲勞,以及黃斑部病變以外的眼疾,例如流眼油、白內障,葉黃素沒有幫助,該怎麼辦?所以我們又專門去開發出「利保晶」。
我們有很多夥伴有過這樣的經驗:東西吃進去,好像還沒到腸子,就要拉出來了。相對地,還有人是便秘,三天沒有上廁所。這個時候益生菌是有用的,我們就做了一個全世界史無前例的益生菌。為什麼叫做史無前例呢?因為它是能夠過三關斬六將,活著進入腸道,定殖在腸壁上的益生菌。
益生菌從嘴裡吃進去,第一個考驗是胃酸,那是一種鹽酸,pH值是1.2到2。肉進到裡面,就被分解變成氨基酸;吃了脂肪碰到胃酸,就被分解變成脂肪酸。你吃到一隻螞蟻進去,螞蟻不會在裡面作怪,因為螞蟻進去就會死掉。毛蟲、蟲卵、有害細菌在胃裡面也會全部被殺死。
一般益生菌吃進去,到了胃也是死光光,吃了也是白吃。
但我們的益生菌透過緩釋包埋技術,最少有140億株活菌可以過三關斬六將進到大腸,定殖在大腸壁上面。
大腸的壁上有黏膜層,如果便祕的人腸壁上黏了一大堆東西,可能會整塊剝落,造成一個破洞。裡面一些不好的、有毒的東西,會進入外面密布的微血管,隨血液循環到你的全身。如果繞到大腦,問題就大了,甚至成為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起因。
這叫做腸漏症。所以吃益生菌,不只是防止拉肚子跟便秘,它還會藉由腸道定殖來防止腸漏症。
全世界只有兩家公司認真確保益生菌能活著進入腸道,一個叫做「仁丹」公司,一個叫做Total Swiss。
我們的益生菌包埋技術做得比仁丹公司還好,到了胃不會被胃酸殺死,到了十二指腸不會被胰液殺死。我們把每一顆都包埋得很好,所以吃進去,保證每一條有140億個活菌。
當COVID-19疫情爆發時,我們亞洲全部都在搶疫苗。但是在歐洲,小孩跟老人沒有打疫苗,因為他們有一種含在嘴裡可以防疫的益生菌,它可以在口腔、鼻腔黏膜裡面把接受器保護起來。當病毒進來的時候,已經找不到可乘之機的接受器。
我本想立刻從歐洲把這個防疫益生菌空運進來給大家,但是我發現他們的原料中缺一個「厚朴」,所以先把厚朴空運過去,完善整個配方之後,才把我們的防疫益生菌K12做出來給大家。
COVID-19過了以後,我就把它重新調整,把厚朴拿掉,把K12改成防護流感的益生菌。
這幾天,因為感冒,我吃了很多K12,不然我今天可能就沒辦法大聲地跟你們講話。
另外,在COVID-19期間,我們也開發了兩款精油:「Cover 19① CHALLENGE」及「Cover 19② PROTECTION」。
COVID-19過後,現在我已經把它們也稍微做一點修正,我把它們變成跟消炎有關的新功能。好像這一次你要出遠門到美國來,如果你帶著它們,就是使用的好時機。
在研發「利保肝」以後,我們又得到了「速癒樂」,它對各種傷口都非常有用,例如燒傷、割傷,或者動手術的傷口。
最後,我來談談Q10。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廠」,發電廠生產能量的過程會產生副產品——有害的「氧化劑」。
Q10能夠中和這些氧化劑,保護粒線體膜和其內部的結構(包括DNA)免受氧化損傷。
大家都認為Q10是保護心臟的,其實不只是保護心臟,它還可以保護肺、保護胰臟、甚至於保護大腦,避免能量燃燒過度與傷害。
Q10有氧化型跟還原型。氧化型吃進去要先經過身體的酵素轉換,才變成還原型被吸收,所以我們走捷徑,直接把它做成還原型。
除了已經推出的產品,我們還有兩款即將推出的新品。一個跟代謝有很大關係,可用於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在中醫界、日韓的漢醫界,其中有一個「桑葉」,裡面的一個成分叫「DNJ」,在調節人體代謝方面非常好用。
但為什麼那麼重要的東西,卻一直沒有人做成很好的產品?那是因為沒有那麼多桑葉,很難萃取出足夠的DNJ。
現在,我們手上已經取得了充分的DNJ,那是取自青藏高原兩千多甲桑樹林的桑葉。現在這些DNJ在我們研發部門的倉庫裡,這將來一定是突破整個糖尿病難題的最佳方案。
從大概一兩年前,有一位夥伴一直來找我,因為他的媽媽出門就不知道怎麼回家。他的媽媽什麼都正常,出門也穿得很得體,但就是不知道怎麼回來,那就是失智帶給家人最大的困擾。這位夥伴一直問我,是不是可以開發一個能夠幫助失智的產品。
現在,有一個很好的機會,臺灣的工研院正在進行一項跟失智有關的實驗,相關技術我還不能多講,我只能告訴大家,工研院關於失智的研究跟銀杏無關,他們研究的主要成分是「鹿角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