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2025年4月13日,第二屆AI ESG 精準醫療論壇於高雄市萬豪酒店會議廳舉行,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陳為堅、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成大醫院院長李經雄等三百多位海內外的專家共同參與這一場為下一步探索機會的盛會。
王博士與科技部前部長陳良基、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成大醫院院長李經雄一起參加下午三點舉行的《世界研發中心在台灣的機會與挑戰》主題演講,在演講中,王博士為全場專家描繪出了一個大健康產業鏈嶄新願景。
以下是王博士的講話摘要:
1968 年,Intel 成立的時候,是在美國,那是一塊欣欣向榮的沃土。
1978 年,臺積電成立,是在臺灣,什麼資源都很少,當時的臺積電看 Intel 是巨無霸。經過了 38 年的今天,Intel 反而需要臺積電來幫忙,看看怎麼樣能夠再重新恢復以前的光芒。
臺積電的成就靠的不是臺積電自己,它靠的是臺積電整個的供應鏈,整個產業的整合。所以,臺積電一家不會很偉大,不會無可超越,最多像巔峰的 Intel 一樣。但是,臺積電其實是強大的供應鏈,是不可超越的。
那個年代,它也不覺得自己能夠有今天這麼龐大的規模。他所用的是張忠謀董事長的方式,透過一步一步整合,一步一步 customize,隨時修正自己。這些全集合起來,使它在全世界變成一個堅不可破的存在。
我不相信現在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家公司,能夠超越臺積電。也許它們可以在某些層面超越臺積電,但它們能不能超越臺積電這樣的一個供應鏈、這樣的一個群體組合?我認為很難。
我對臺灣有一個夢。因為我長期住在瑞士,退休才回台灣。這個夢就是,我來不及參與臺積電在發展的過程,但是我在健康產業,看到另外一次整合的機會已經到來。
這個整合是什麼樣的整合?就是我們在講的,是醫療產業的整合。但是只講醫療,視野就放得有點狹窄。現在,人口結構出現少子化、老齡化的現象,人口慢慢地改變,變成越來越老,孩子越來越少。我們需要把這個趨勢調整過來。
我們要怎麼做?你要叫年輕人多生孩子,是滿困難的。但是,要讓一個六十歲到六十五歲的人,能夠繼續從六十五歲做到七十歲,甚至做到七十五歲,是容易的。
但是,這不是讓他在六十五歲才開始得到健康,而是要從一開始,他還年輕的時候就要讓他得到健康、得到能做到八十歲的能力。
所以我跟陳怡芳、熊思凱共同成立威力先進這樣一個公司。我們從基因開始,從驗血報告開始,去知道這一個人還年輕的時候,能不能持續有能力工作到 75 歲、到 80 歲。
這個是我們現在想要用的方法。不是從 65 歲才開始做,而是從現在的孩子的時候就著手打底。讓一代一代都能夠健康、有能力地做到 80 歲。這樣,我們人口的老化與少子化,才可以稍微得到改善。
我們常常把基因跟健檢、跟驗血報告混在一起。其實,驗血報告驗的是當下你身體的狀況:你缺什麼營養,因為缺一個營養,得一個病;缺兩個營養,得三個病。這是諾貝爾獎得主講過的話。
你看,少維生素 C,你就敗血症;少鈣,你就骨質疏鬆;少碘,你就甲狀腺出問題。這些都非常明顯,少一個,就得一個病。那我們要怎麼讓他不要生病?就是營養一個都不能缺。
當然,後面還有很多附帶的方法、附帶的條件,讓他能夠健康地、腦袋清楚地工作下去。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是,最優先的先決條件,是不要生病。
所以人生的四部曲:生、老、病、死,假如你沒有「病」,就會變成「生、老、死」。那個「生、老、死」,就是在五、六十歲不會中風,不會心肌梗塞,就沒有病了,就會一直工作下去。
在細胞學跟端粒的運算上,我們知道,人大概可以活到 120 歲。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活到那麼大的歲數,就是因為有太多「減法」。
因為生命一開始賦予你的是 120 歲,但你犯了一個錯,就讓你的壽命被減去一些;又犯了一個錯,就又減去一點,這樣一直減到最後,剩下的才是你的。
所以我們應該從營養的均衡這一點入手,而有些營養是補不了的,就要從看他的基因開始。
基因到底原先是有什麼樣的毛病?像我自己,就是有地中海型貧血的基因。
照理講,地中海型貧血,它讓人只能活到五、六十歲的年齡,就會體能衰弱,會患各種毛病,最後死掉,對不對?但我現在 76 歲,我把我的基因做了修正、做了改善、做了彌補。
所以我現在 76 歲,我自己感覺沒有那麼多問題。我還是感覺自己可以繼續再做 10 年、20 年。
剛才我看到部長在講的時候,那個螢幕上密密麻麻的,顯示出許多非常專業的公司與產業。但是,有誰去把他們整合起來?
我知道我們有很多專家學者、很多先進,也都有這樣的想法。不過,這個需要耐力、需要初期投資的資金,也需要很多目前馬上可以用上的資源。
不過,我們已經開始了。我們就是希望,有志之士和我們共同來努力。因為,這是臺灣一個非常好、非常關鍵的機會。
當然,我們不敢期待政府能夠立刻幫助,因為天助自助者。所以我們現在自己籌備資金,想在臺灣成立這樣一個研究機構、一個整合的團隊,由我們自己先做起來。當政府看到我們開始動的時候,也許那個幫助才會來,很多企業才會過來,這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工作。
我覺得,臺灣是一個擁有極好機會的地方。從 AI 整合開始,把基因檢測組合起來,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透過AI,我們能夠製作出機器人,這樣一來,進行基因檢測的受驗者就可以去問那個機器人,讓機器人進行簡單的說明。如果對這樣的回答不滿意,就能聯繫我們的客服電話。如果還是不滿意,再進入下一階段的專家諮詢。這樣一步一步,把從基因檢測到報告所產生的結果,變成可以運用的資訊,讓他們真正知道問題在哪裡。
AI 是一個產業,但是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工具。也就是說,透過工具,可以從 AI到精準營養、精準治療,整合成為一個像臺積電那樣堅不可破的供應鏈。
我們善用這些工具,來達到面對人口結構(高齡少子)趨勢的目的。
我們曾經想把臺灣變成轉運中心、金融中心,都沒實現。但現在,臺灣已經變成了一個半導體中心。而我們現在期待,臺灣能夠成為健康產業的研發中心。
我估計,如果我們可以讓一個人多出五年的工作時間,你看,我們從 35 歲開始是真正可以獨立作業、可以主事的時間,如果做到 65 歲,是整整 30 年。
如果現在我們透過基因檢測、透過驗血的精準說明、再加上精準的營養供應、精準的醫療,可以讓他多工作 5 年,這應該不會太難。
那這個「五年」,差不多就是多出百分之二十的生產力。現在每個國家,只要多出百分之一,就說可以永遠超過別人。而我們這樣的人多出百分之二十,是有巨大價值的。
年紀大的人,究竟是社會的資產,還是社會的負債?端看我們怎麼樣讓他們從 65 到 70、70 到 75歲的時間還能夠有所發揮。那個時間段是腦力、資力、財力都具備的時期。所以若能在那段時間增加一年的產值,可能比年輕時候增加十年還要有用得多。
我期待,也希望臺灣在這一塊,可以先行結束觀望,讓我們先成立這樣一個研究中心、研發中心。做好了,我相信很多企業就會開始想是不是也可以參與。
如我剛才所說的,整合的工作,不是我們單靠民間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但是我們至少是其中一股力量。我們現在願意拋磚引玉,先來做。只要我們動起來,一定會有更多人出手,來一起投入這一塊。這對全民的健康,對讓健保局能夠切實運作,都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幫助。
臺灣是一個非常適合做整合的地方,因為人很多,土地不大。整合有時候是需要面對面的溝通,而在臺灣,只要一個小時以內,就能從一個地方抵達另一個地方。如果你在其他國家,要做整合就會非常困難。
所以我們應該運用我們的長處。臺灣在 AI 和半導體領域已經領先,所以我們應該善用這些優勢。如此一來,我們便有非常好的機會成為領航者。
喝完大白小紅,開啟好消息APP!
何書忠博士傾囊相授 第二單元,一起打造寬度、深度、溫度、豐富度的人生,走向不留貧病在人間的未來
何書忠博士傾囊相授 第一單元,直銷的力量、成功的支柱、站對舞臺盡情揮灑,課程生動啟迪人心
Total Swiss經營培訓會,王博士期望藉力國際導師領航,引爆夥伴新動力
Total Swiss 美國盛大開幕(7),美國市場剪綵啟動,立足核桃市,要把「不留貧病在人間」傳遍全美50州
Total Swiss 美國盛大開幕(6),王博士字字珠璣,為美國夥伴帶來五大論述的第一次震撼
Total Swiss 美國盛大開幕(5),陳博士詳解掌握「細胞解碼五部曲」開啟百歲人生,贏得全球15兆美元健康產業大商機
Total Swiss 美國盛大開幕(4),王博士闡述如何用必需品站穩腳步、醫療集團繼往開來、資本經營迎來爆炸式成長
Total Swiss 美國盛大開幕(3),78歲Amy姐分享如何走向首席CCP,46歲金東原展現再做70年壯志
Total Swiss 美國盛大開幕(2), 從必需品出發,堅持水溶性與Ready to use,王博士為美國夥伴詳解Fitsolution 系列產品核心優勢
Copyright © 2025 Total Swiss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10 , Total Swiss International Co. Ltd
Global Service Center : 02 7733-0800
Email : gsc@tsmail.com.tw
TSAG APP(需手動允許安裝)
Total Swiss Facebook